400-696-7727

您当前位置: 主页 / 知阅资讯 / 知阅动态

从小阅读能力强的孩子,长大后学习也更轻松!附儿童阅读分类

所属分类:知阅动态 发布时间:2021-07-26 浏览次数:152
阅读,是人类文明前进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阅读,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经验和思想的一种途径;阅读,更是孩子感受世界、终身受用的一种方式。但是,阅读能力并不是先天具备的,它主要依赖于人在幼儿时期的早期阅读教育。现在流行一种观点,就是说孩子如果早早识字,是不利于孩子长大的学习的,因为在学校教育前,他自己就识字的话,那上课就有可能不会
阅读,是人类文明前进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阅读,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经验和思想的一种途径;阅读,更是孩子感受世界、终身受用的一种方式。
但是,阅读能力并不是先天具备的,它主要依赖于人在幼儿时期的早期阅读教育。

现在流行一种观点,就是说孩子如果早早识字,是不利于孩子长大的学习的,因为在学校教育前,他自己就识字的话,那上课就有可能不会好好学习了;又或者说,6岁才开始文字敏感期,好像要到6岁以后,才可以正式地教他这个字念什么,孩子才能学会读写。但其实,新西兰科学家玛丽·克莱发现,孩子的读写能力是自然发展出来的,如果他有一个丰富的文字环境,他自然就学会了文字。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是自然地接触文字的,那文字也就是他早期学习中很平常的一个东西,他也就会跟学会走路、说话一样,自然地就学会认字了。



所以,识字的关键不是孩子几岁开始,而是他学会的方式是不是适合他的年龄段的。如果你为孩子创建了一个合适的文字环境,让他经常自然地接触到文字,在一个好玩、互动的过程中,学会了文字,那孩子以后就会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他的阅读能力和认知能力就会相互促进,一起飞速增长。像小狸猫在2岁多一点的时候,用平板的小游戏自学了50个汉字,在去超市的时候,指着“入口”问她爷爷,说:“这个是人口吧,爷爷你看我认得呢。”回家我们一交流,很开心她自己可以在软件中能学到东西,就付费打开了全部服务,现在她在学龄前,早就完成了1200字的识字量。

其实不单单是社会,阅读也有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说两极分化的现象,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则越来越富。阅读上的马太效应,是科学家斯坦诺维奇提出来的。他发现小时候喜欢读书的孩子,以后会更喜欢读书,而且读书的能力更强。

反过来,如果你家宝宝到了上学年龄之后还没有学会好好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以后可能会大概率的发生的阅读障碍和学习问题。所以,早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爱读书,越来越擅长读书,但是如果错过了培养他阅读的能力的时期或者错误的引导,他以后可能就会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自然会导致减少阅读量,形成恶性循环,越来越不会读。



不过,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阅读的图书也是不同的。下面是一个大概的分类。
<0.5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爸妈夸张的音调,爸妈的朗读声带来安全感。
小建议:父母选择的书需要图案足够大,色彩鲜艳。
0.5岁-1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翻动能“沙沙”作响的纸张,小可爱们会模仿父母指着图案“咿呀”说话。
小建议:父母选择厚质的书,不割伤孩子小手,孩子翻动时不阻止,有利于手敏感期孩子手指灵活性的发展。
1.5岁-2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打开摆在脸前的“道具”(模仿父母认真看书)。
小建议:父母要有意识培养孩子睡前听故事阅读的习惯。
3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一遍又一遍地听父母讲同一个故事。
小建议:鼓励孩子给父母“讲故事”,如果孩子讲得无厘头,爸妈别取笑哦。
【有关“听故事-讲故事”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加拿大专门从事童年早期读写能力研究的专家Victoria Purcell-Gates曾经有过一项研究,她招募了一群5岁的尚未懂阅读的孩子,并且把这群孩子分组,第一组是经常有听故事习惯的孩子,第二组是从没有或很少听故事的孩子,然后Victoria让这些孩子一个轮着一个地讲述一个自己的故事。
她发现,那些经常听故事的孩子,他们的语言表达里所采用的词汇、修辞和句型更丰富,讲述更生动,配合的肢体动作也更多。

4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一张张吸引注意力的“绘图”,孩子的想象力开始跟随绘图翱翔。
小建议:父母该鼓励孩子独立看一会图。
5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能在一页页中寻找熟悉的“字眼”。
小建议:父母该选择基础字组成的童话故事,帮助孩子建立阅读的兴趣。
【有关“阅读-认字”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哈佛心理学教授、儿童语言习得方面的专家Susan E. Carey认为,2-5岁的孩子,平均每天能被动学习2-4个字。如果接触阅读,这一过程会加速。
另外,孩子认字方面,有个“登门槛”效应。当一个小婴儿从小一直听爸妈讲故事,到渐渐地自己看图看绘本,从一开始的爸妈嘴里的故事吸引着他们,继而绘本的精彩绘图吸引着他们的小脑瓜,渐渐地,孩子会认识一些字,继而好奇心趋势会逐渐认识更多的字,孩子认字便避免了“阵痛期”。
6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一个个精彩的童话故事,孩子能表达厌恶还是喜爱。
小建议:可以适当给孩子提供科学类绘本了。
7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能与小朋友分享的书。
小建议:提供的书籍可以多一些文字和句子了。
8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别人有自己也要有”的书。
小建议:提供的书籍故事可以多一些曲折情节了。
9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能在传记和历史中遨游的书。
小建议:给孩子筛选正能量类的书籍。
10岁
孩子眼里的“书”,是充满幻想和神秘色彩的书。
小建议:注意不要让过于恐怖的虚幻书籍冲击孩子的心灵。
儿童阅读的发展在每个年龄阶段都有所属的特点,所以父母在陪同孩子讲故事、阅读绘本和书籍的每个过程中都要具有针对性。孩子在初期的发展过程中,有快有慢,重点还是家长根据评估孩子阅读的实际情况,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只需要用心陪伴即可。

哈佛大学对儿童语言阅读能力的跟踪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语言及阅读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量的教育实践也充分的证明了,幼儿时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语言、词汇等能力处在“蓬勃生长”的状态。这就需要家长们提供是适宜语言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阅读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目前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早期阅读是指:年幼的儿童凭借变化丰富的色彩、生动形象的图像、成年人的口语讲述以及相应的语言文字来理解以图画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所有活动。
开展早期阅读教育并非是要孩子从阅读中学习知识和本领,而是要学习阅读。关键是要在早期阅读中萌发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获得基本的读写经验,从而逐步起建立起自主阅读的意识,发展相关技能,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早期阅读的10个好处:
1、丰富想象力、提高思考能力
相对于看电视,看书更可以丰富宝宝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思考能力。而看电视提供的统一的画面,反而会禁锢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空间。
2、提高情商
爱阅读的孩子,在说话、做事方面比一般孩子表现出的情商高。在同样的时间、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经历,孩子多读书就可以让孩子最快的进步。
3、增强理解能力
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增强理解能力,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快的学习语文、数学、英语,提高孩子成绩。

4、协调沟通能力
读书,就相当于积累了别人所经历之后得到的经验,自然道理懂得就多了。遇到事情,孩子可以更轻松了解到事情的起因,和别人内心所想。所以,更有利于宝宝平时的和别人的沟通,遇到事情之后的协调。
5、更有内涵
都说爱读书的人自身就带有一种书香气或者说气质。记得有一个视频,上面是一个女孩正在吃红豆,不自然的就吟出了一首“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视频达到195万赞,下面好评连连,如果想要你家宝宝也能出口成诗,现在就开始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吧。
6、引发孩子好奇心
宝宝在小时候在同一个环境,同一个地方,对宝宝来说是一个很拘束的地方。而书却可以带领宝宝走遍全世界,甚至宇宙。引发孩子好奇心,可以作为宝宝去学习探索的一个支撑。

7、更容易成功
爱读书的孩子更容易成功,因为孩子吸收积累的前辈曾走过,总结的经验,比一般孩子的自制力和规划能力更强。
8、养成阅读习惯
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能力,比孩子长大后再逼迫自己去读书容易的多。孩子长大后,读书就成为一个自带的习惯,不读书不习惯,这样的孩子知识不渊博,怎样的孩子才能称得上知识渊博。
9、促进亲子感情
和孩子一起读书,不仅可以促进亲子感情。孩子还可以从书中懂得更多道理,尊老爱幼,孝顺父母。
小结: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任何一个孩子的才识都不是凭空得来的。